10.29.2012

【P】─ Preview (守夜者精采預告影片)




─購票與詳細優惠資訊 請至兩廳院售票系統
─莫迷獨家8折,請找莫比斯搶購
 02-2918-0009、0985-613-008、mstheatre01@gmail.com

2012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全新科技跨界作品

葡萄牙國寶詩人佩索亞
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先鋒王丹
緬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
他們都在生命中受到各種形式的「囚禁」
卻都以真實「行動」尋找自由的出口
你,被什麼「囚禁」,又做什麼「行動」 追尋自由?
舞台上─ 我們尋找給予自己「行動」的力量與無限可能


導演 莫比斯藝術總監張藝生(兩廳院《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導演)
編劇 香港馮程程(2012女節《誰殺了大象》編導)
舞台 2012香港舞蹈年獎最佳舞美得主曾文通、林經堯
音樂及現場演奏 英國阿喀朗舞團合作音樂家Coordt Linke
燈光 李建常 (許芳宜《單人房》、雲門2《春鬥2011》系列)
旅法編舞家楊維真、雲門流浪計畫默劇演員姚尚德 首次開口演戲
莫比斯百變女優梁菲倚、日本鈴木演員訓練陳祈伶、陳柏廷、
新加坡劇場訓練洪珮菁

一張跨界匯集成最精彩難得的「藝術地圖」
一段個人夢想中最獨一無二的「靈魂壯遊」


《守夜者The lives of P》 2012華山生活藝術節─焦點劇場
守夜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酒廠
守夜時間│2012/11/2(五) 19:30
 11/2(六) 14:30(本場有演後座談)
11/2(六) 19:30
11/4(日) 14:30(本場有演後座談)
11/4(日) 19:30
守夜購票│莫迷獨家8折,請找莫比斯搶購
02-2918-0009、0985-613-008、mstheatre01@gmail.com
或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守夜座談‧與您一期一會
11/3 (六) 14:30 「莫比斯夢工廠」
與談人:多媒體導演林經堯vs.導演張藝生
11/4 (日) 14:30 「囚禁與自由」
與談人:中國民運先鋒王丹vs.導演張藝生、編劇馮程程
【守夜者Thelives of P官方部落格】─http://thelivesofp.blogspot.tw/
【莫比斯FACEBOOK臉書專頁】─請搜尋莫比斯

10.23.2012

【P】─ Percussionist (音樂設計及現場擊樂Coordt Linke)

【守夜者】─ 7



柯德Coordt Linke

一位肢體很好的音樂家、一個以台灣為基地的德國人。
Coordt在阿喀郎舞團時期參與的作品
如《零度複數》與《聖獸舞姬》(相關記錄與作品點此)
曾分別在台灣及香港演出。去年他與舞者陳韻如合作,
在莫比斯與謝東寧共同推出的身體平台系列作品中演出,
用節奏與舞者的身體及廢墟空間對話。






這次,Coordt將與【守夜者】一起用音響打造聽覺世界!


Coordt Linke

德籍音樂家/作曲家
德國舒曼音樂學院(Robert-Schumann Conservatory)主修鼓樂器、打擊樂器。
多年來為許多舞者、劇團製作過許多音樂,
曾為英國知名的阿喀郎舞團(Akram Khan Company)
製作過包含Zero Degrees、Third Catalogue、Sacred Monsters,
與比利時編舞家Sidi Larbi Cherkaoui合作的Tempus Fugit,
以及和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僧合作的Sutra。
最近作品The Boy with The Suitcase
與德國國家曼漢劇(National Theatre of Mannheim)
與印度邦加羅爾 Ranga Shankara Theatre合作巡迴。
Coordt受西方音樂教育薰陶外,對於印度、日本等東方音樂也多有鑽研。

Coordt個人網站www.coordt.eu

【守夜者日誌】─ Coordt Linke


(Coordt也加入戲劇排練,為守夜演員帶領許多音樂、節奏、擊樂的工作坊)

製作中必須面對的各種挑戰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必須在過程中尋找解決之道。
作為一個樂手/音響設計者,
我想我的角色在於在聽覺上找出最合適的景致,
透過這樣的方式支持作品,
讓音響成為共同敘事的一部分。
這次製作最困難的不僅是這部戲的語言,
還有字句中的詩意。
我對現場互動的部份仍有些不確定,
但這僅針對現場演奏,錄音播放的部份就完全不受語言影響。
不過我發現即便我不完全了解場景當下的狀況或角色的情緒,
腦子依然能夠從其他地方得到靈感,
轉化成音響效果。
這是在我排練幾次後才發現的,讓我很驚訝。


(Coordt正陷在他的守夜樂池裡,和導演討論還有什麼可能)

10.21.2012

【P】─ People (演員梁菲倚談問特集)





莫比斯的創作方向也如團名一般,
總是勇於嘗試不同的極端,然後融入圓環的思考。
有熱鬧繽紛的互動演出、在各種不同場域試探的環境劇場,
也包括新的文本實驗與社會關懷。

同時擔任莫比斯核心表演者與聯合藝術總監的梁菲倚,
對這次莫比斯的嘗試有什麼樣的思考?讓我們來看看。




Q1這次排戲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排練初期,阿海讓每位表演者看劇本的片段,
然後輪流當導演把場景依自己想像簡單排出來。
譬如花五分鐘溝通,接著馬上就呈現,速度很快。
這個練習讓演員的腦筋開始動,不只被動地執行導演或創作人的東西。
為了做出決定而有了詮釋,雖然不一定準確,
和導演編劇的想法也可能有相當的落差,
但也因此看到每個人想法的不同之處,很有意思。
無論是關於主題、形式、美學、敍事方法或表演等。
這個階段不僅是暖身,也讓我們的腦子和心靈都活絡起來。
尤其因為這次表演者的背景很不一樣,便能從中看見很多特色。
我自己在過程中嘗試依循他人的邏輯思考,
因此也學習了很多!對我來說,跨界是為了對話。
對話是為了省視自己與彼此的成長。





Q2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劇中最吸引我的是佩索亞的概念,
視自己為一個空的舞台,由各式各樣的演員在上面演戲。
還有那些如此尊貴的生命……
譬如翁山蘇姬和丈夫所經歷的,及他們的堅持。
這些與我們相同的平凡人物,
卻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以成全更多人的自由。
而翁山蘇姬,
還有創作期間也有提及的俄國月亮詩人阿赫瑪托娃(後來沒有出現在劇中),
她們身為女性的付出更讓我動容。
當然,還有王丹。一個人在被囚禁之後,
在獄中仍沒有放棄,繼續閱讀、書寫、學習。
大時代裡的人有著極其敏感卻又堅韌的心!
這給一向脆弱的我萬分鼓勵。





Q3你會怎麼形容這個製作?

這是一個很聽覺的製作!
一個因為關心自己,所以也關心大家的戲。
同時,這也是莫比斯的自我提升計劃,
無論是對議題的思考或在戲的內容上都是。





Q4你怎麼形容你的動與不動?你有在守著什麼嗎?

我一直在守著,一有機會,我就跳進去,
把動與不動混為一體。於是,我即清醒亦作夢。
即在家亦旅行。即行動亦靜止。
守著這個契機,二回歸一,一生無限。

10.16.2012

【P】─ People (守夜座談,與您一期一會)


2012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全新科技跨界作品【守夜者The lives of P】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所有風景就是我。」 ─ 佩索亞(Fernando Pessoa)


以二十世紀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佩索亞
畢生唯一創作「靜止劇場」劇本為平台
承載世界民主社運領袖翁山蘇姬、王丹等「行動者」的生命經驗
得以看見現代劇場中「不動」與「動」之間的流動與平衡。

莫比斯堅持一貫「以小劇場形式呈現大劇場水準」
由香港馮程程(2012女節《誰殺了大象》編導)負責編劇
2012香港舞蹈年獎最佳舞美得主曾文通、林經堯
共同打造變幻豐富、科技想像的舞台美學
英國阿喀朗舞團(Akram Khan Company)合作音樂家Coordt Linke
作音樂設計與現場打擊演奏
旅法編舞家楊維真、雲門流浪計畫默劇演員姚尚德等人攜手演出

跨界匯集成最精彩難得的藝術地圖
讓觀眾開啟一段夢想中的「旅程」
《守夜者》要訴說的故事將深入觀眾的內心、激發群體的想像
成就個人獨一無二的靈魂壯遊


演出名稱│《守夜者The lives of P》─「2012華山生活藝術節─焦點劇場」
演出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酒廠(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演出時間│2012/11/2 (五) 19:30
       11/3 (六) 14:30(本場有演後座談)
       11/3 (六) 19:30
       11/4 (日) 14:30(本場有演後座談)
       11/4 (日) 19:30


演後座談│ 11/3 (六) 14:30「莫比斯夢工廠」
      與談人:《守夜者》多媒體導演林經堯vs.導演張藝生

      11/4 (日) 14:30 「囚禁與自由」
      與談人:國際民運先鋒王丹vs.導演張藝生、編劇馮程程




購票資訊│全票800元;
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台新游藝卡、華山意思卡9折;
  莫迷、學生、10張以上團體票8折;
  敬老、身障、陪同票5折
  購票請點兩廳院售票系統

【莫迷獨家8折】 請與莫比斯訂購 (首演前二天截止)
電話│02-2918-0009、0985-613-008~9 傳真│02-2918-1414
信箱│mstheatre01@gmail.com

【守夜者Thelives of P官方部落格】
【莫比斯FACEBOOK臉書專頁】

10.12.2012

【P】─ Persona (導演張藝生談問集下篇)




也許是因為我們夢還做得不夠


專訪導演張藝生(下)



文/陳佾均






這時菲倚加入了我們……


Q9跟我們談談這次和幾位背景迥異的表演者工作的感覺吧,
還有角色是怎麼分配的呢?


海:
我覺得尚德是個solo型的表演者,有一種內在的厚度和對生命的看法。
你看他許多社會參與的演出,與觀眾直接互動、下鄉的行動,
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對社會和藝術的看法非常強烈。
他這種厚度讓我聯想到佩索亞,而且尚德同樣有一種憂鬱的質地。
另一方面,肢體也是選擇他作為佩索亞的原因,
在他嘗試之前我沒想到佩索亞的角色可以有這麼多肢體的部份。
不過因為尚德的訓練系統很重視從內在出發、由內往外的表現,
影響我後來用他作為佩索亞抽象與感性的那個面向,
然後用柏廷來做另一個面向,讓兩個人合飾一角。
柏廷本身是個非常理性的演員,有很多理性的思考,
所以我讓他們兩人一起扮演佩索亞,呈現詩人性格中的張力。





維真是個內外在很平衡的舞者,內在的基底非常豐富,
所以無可避免地讓我想到由她來詮釋男孩詩人的角色。
她非常honest,有種很凝鍊的東方質感。

菲:
而且維真動起來太漂亮了,所以就讓她動,
我們三個人就作不動的守夜者! (大笑)





海:
三位守夜者比較著重的是戲劇的層面……
另外翁山蘇姬的部份我就想到祈伶,
因為她對藝術很有感覺,而且性格非常堅韌。
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
她對鈴木方法的追求展現了她對藝術的理想與抱負,
而且在台上有很大的能量。不過這是屬於角色核心的部份,
實際上的處理有時候是從演員集體的exercise中發展出來的。





菲:
珮菁比較細膩,在寫實方面的基礎比較強。
有些時候用抽象的呈現方式可以很跳躍,
可以透過敘事者的角色快速變換。我跟阿海都屬於很跳躍的,
但這時珮菁提出的問題就可以幫我們補足演出邏輯的這部份……





海:
像是血肉,為創作的骨幹填上血肉。

菲:
珮菁的提問對我尤其有幫助,
因為我的表演時常比較是從能量和節奏作為出發,
她就加強了我的敘事邏輯。而珮菁作為一個專業的演員很有彈性,
也很全面,所以一旦溝通清楚了,她就可以到位。

海:
珮菁做的是比較細緻的表演。菲倚則是百變老鳥,
敘事經驗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快、狠、準。這跟熟悉度也有關係,
跟我、Vee(編劇馮程程)和阿釗(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陳炳釗)
在新文本方面的工作比較久。
阿釗的工作不只是形式的實驗,也很細緻,所以菲倚受他訓練,
在對敘事的熟悉度上和其他演員不太一樣。





菲:
不過相對而言其他人就比較能夠衝出不一樣的東西,
而我遇上這種文本就會很快想到比較有效的呈現方式,比較容易被鎖死。

海:
柏廷有很多搞怪幽默的點子,所以就由他扮演戲裡的反派人物。




Q10這次文本裡你最喜歡的段落是?

海:
1 出去,離開劇場。有時那會帶來夢境。
2 我們在這裡才是那個夢境。
1 夢見什麼?
2 夢見……我們改變。
〔稍頓〕
3 改變什麼?
1 改變不了什麼。
2 也許是因為我們夢還做得不夠。



Q11和我們談談這次多媒體的運用?

海:
多媒體運用地好的話,可以延伸劇場的想像。
這次會有一些社會場景、訪談,
也會有屬於詩的世界、比較詩意的東西。
所以這次多媒體的工作有兩個非常不一樣的發展方向。



Q12幾位表演者各異的訓練背景,對導演的工作是挑戰、樂趣,還是?

海:
都有,不過很好玩。因為我是比較簡約型的導演,
我想我應該是透過修去多餘的東西去達到一種融合……
但好像又不能這麼說。我是透過聲音氛圍、身體在過程中慢慢地修。
不是統一質感,但我很強調演員要是一體的ensemble。
聲音和身體是我們的座標,演員們透過這個座標互相認識、默契和了解,
才能從四分五裂的狀態達到一種ensemble的能量。





菲:
我覺得是一種互相了解、傾聽和尊重。
我記得排練初期阿海讓我們玩一個肢體活動,
遊戲規則很簡單:你從對方身上接收到什麼,就回應什麼。
不過很快就因為大家肢體訓練的基礎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見,
有的人覺得是胯先動、有的人認為是脊椎先之類。
這時阿海便說,重點不在於誰的方式是對或錯,
而是去了解對方的思考或身體的邏輯。他指引我們去互相了解,
我記得他說,從這裡可以看到自己的慣性,和與其他人的差異之處,
那麼你有沒有興趣去打破自己的這個習慣,去試試別種邏輯或運作方式。

海:
我希望是多焦的,不是去統一每個人的樣子。
排練過程就是給予表演者最適當的空間,讓他們找到和文本最有聯結的地方。





還有我想談談我們的音樂家Coordt Linke,
非常非常優秀的樂手,肢體訓練好,在創作上又十分open。
他會帶我們做許多身體的節奏,給表演者很多刺激,
也給了他們很多超級難題!不過同時他也給他們很多空間喔!
這次表演者也會在舞臺上有live的音樂演出……這部份就等大家來劇場裡看!



這群表演者的合作真的很有趣,我非常喜歡他們,
這次的製作也可說是一次各種不同肢體訓練的交流。


photos by 李欣哲

10.02.2012

【P】─ Player (演出者陳祈伶)



【守夜者】─ 6





陳祈伶 KILIN

TAL演劇實驗室團長。秘密茶花社社長。
劇場演員。表演指導。小劇場學校義務講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碩士,著有《鈴木忠志〈茶花女〉的跨文化詮釋》。


2001年年進入劇場於紙風車劇團出道,
兼具表演、教學、編導與製作能力。經歷過兒童劇場、音樂劇場、
大型活動等多元形式的創作與表演訓練。擅長創作性戲劇帶領,
擔任各級學校與民間社團指導,進行戲劇推廣教學。
現專注於戲劇與社會對話本質創作以及演員訓練方法研究。

2011年

兩廳院/鈴木忠志《茶花女》。
成立演員自主訓練平台「秘密茶花社」,進行「鈴木演員訓練方法」研習。
赴日本富山縣利賀村鈴木忠志劇團SCOT學習「鈴木演員訓練法」
並參與「2011 SCOT Summer Season 利賀藝術節」演出
《大鼻子情聖》、《伊雷克特拉》、《在世界的盡頭說早安》。

2012年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與謝東寧策展[身體平台]《竹藪中》。
同黨劇團《奠酒人》。
以演員創作為本體,成立「TAL演劇實驗室」。
策劃獨立創作《95% VS 5%》於2012臺北藝穗節演出。
二度赴日本鈴木忠志劇團SCOT進修「鈴木演員訓練法」。

演出作品:
音樂時代《渭水春風》,《隔壁親家》,《四月望雨》,《世紀回眸~宋美齡》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紙風車劇團《巫頂的天才老爸》,《2007太陽王國歷險記》,
《唐吉軻德-銀河天馬的故事》,《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雞城故事》,
《忠狗一零一》,《巫頂環遊世界2-一千零一夜》,《巫頂環遊世界》,
《巫頂生日快樂》,《美國巫婆不在家》,《巫頂的天才老媽》,《巫頂的同班同學》。


【守夜者日誌】─陳祈伶

翁山蘇姬:
「人們經常問我,我們什麼時候能得到[民主]
我總是告訴他們,你問問你自己,
為[民主]做了什麼你也就回答了自己。
如果你什麼也沒做,你就沒資格去問這個問題。」

開排前在做資料研究時,我面對這段話沉思良久。
當我有感於劇場之於當代社會的意義與功能日趨薄弱
只剩下膚淺的文創與娛樂價值而生氣時,我為劇場做了些什麼?

甘地說:「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又說:「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

於是我讓自己從「不動」開始「行動」。

10.01.2012

【P】─ Persona (導演張藝生談問集上篇)



在動與不動之間追求自由

專訪導演張藝生(上)


文/陳佾均



Q1跟我們談談這次創作的主題?

劇裡面三個狀況、背景都不同的人物,佩索亞、王丹和翁山蘇姬,
對我和Vee(編劇馮程程)來說是透過囚禁V.S.自由這個主題串連起來的。
當然佩索亞是比較主觀的,他的內在感覺被囚禁,
而其他兩位絕對是因為外在的因素被限制了自由。
三人在對自由的追求上,雖然是出於不同的動機,
卻有許多雷同之處。對我而言,人在困境之中追求自由似乎是一種本能。



Q2當初決定延伸佩索亞的《航海者》是出於怎麼樣的思考?

當初看完這個本我的感覺是佩索亞的囚禁之中有一種找不到出口的鬱悶,
就我和劇場的關係而言,我現在的階段並不是如此,
所以我就問Vee是否有對話的可能。這和做hamlet b.時的考量有點類似,
當初拿到阿釗(編劇陳炳釗)的本,
我和菲倚就在思考劇本和現在社會的距離,這個本和現在觀眾的關係如何。

一開始詩人在桌前的藝術創作,
他的這種「不動」讓我思考是否有另一種「行動」的可能。
在第一階段裡,我們傾向尋找所謂「比較有價值」的行動,
於是便往最直接接觸民眾的社會運動這個方向發展,
提出了王丹、劉曉波、翁山蘇姬和蘇聯的月亮詩人阿赫瑪托娃等人。
最後選擇由佩索亞作為不動的代表,
對照王丹和翁山蘇姬作為動的代表,這是第一階段的想法。

不過我現階段的想法不再二分對立,
現在我認為佩索亞的藝術創作也是一種行動,
和社運的實踐同樣需要忍耐、決心、勇氣、高度的自律,甚至愛。
這三個人做的事在本質上不分高下,都是平等的。


這個創作過程中的轉變一方面和我近來思考創作和觀眾的關係有關。
我們拿了政府的資源,做的創作在觀眾的生活裡究竟意義何在?
和社會的連扣又是如何?因此我一開始才會不滿足於只做佩索亞的部份。
我一直在想劇場中的行動可以如何。當然追求藝術的精緻是其中一個面向,
但同時,和民眾在想法見解上的溝通也很重要。
譬如莫比斯一直有做教育的這塊。
劇場教育是很直接的,我們撒下的種子,
很快就能看到它們開出許多小花,讓我們感受到劇場的影響力。

另外香港近來再起的社會運動也給我很大的撞擊。
因為坦白說,在台灣我還是個外人,
對於台灣本地的事情我雖然關心,
但香港的事件對我的撞擊卻是更大。
像王丹所說,你不管政治的話,最後政治還是會管到你,
最終我們會為自己的無知或冷感付出代價。
譬如香港基本法的第二十三條
(論及國家安全,包括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
顛覆國家罪同埋竊取國家機密等等,
被認為是侵犯以言入罪、限制結社自由),
還有最近的國民教育等。不過看到港人團結起來讓我很感動,
因為我們以前是很冷感的。
殖民教育叫我們不要去想你是哪國人,只管賺錢就好,
這種洗腦教育很厲害。但這個情形在近十年來已經不一樣了,
大家越來越感受到政治上的控制。
有點六四那時候的感覺……總之就是這些衝擊讓人想到一些行動的可能。



Q3動與不動的三個階段

這些衝擊給我的想法是,一個人開始的時候內外在都很混亂,
在二元的世界裡有很多衝突,
我們身為社會的一部分很難維持自己的樣子,
都會因擠壓而有所改變(圖1)。


不過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可以漸漸找到一個圓形的狀態,
在經過許多努力之後,比較不受外界的影響,
有自己的安靜、定的力量;和外界的互動都有自己的中心,
內在有所沉澱,不那麼亂了(圖2)。




最後,安靜到了極點之後,會找到和外界一種新的互動方法,
由他自己甚至可以影響到外面的世界(圖3)。



對我而言,佩索亞、王丹和翁山蘇姬做的都是這樣的事,
不分高下,只是佩索亞用的是藝術,其他兩位是透過社會運動。
以往我會覺得佩索亞的方式過於逃避,
但後來我發現這是他找到自己聲音的方式,
只有找到你自己的聲音,才能發出最大的力量,
這才是重點。並非一定要是外在、走上街頭的形式。
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才能影響最多的人。
藝術家就是透過創作,不過前提是要把作品做好,
如果作品可以感動別人,讓想法發酵,就有影響力。



Q4你有過「被困住」的經驗嗎?又是如何衝破這個障礙的?

在藝術學院的時候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社會囚禁了。
那時候我覺得學校只是傳授技術面的知識給我們,
沒有一點創作的高度,和我想像中的落差很大。
在學校的那段日子很忙碌,學校像工廠,
而我們像工人一樣,反而沒有空間去創作。
這當然和那時候學校的教育方針有關。

我突破的方式就是自己創作,利用吃飯和下課時間在校園內做表演。
我們學校像座監獄一樣,
有個中庭,我就在那裡做個一個solo叫作Factory Worker,
因為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工人。
我也和同學在學校Open Day的時候丟下很多很多的紙飛機,
表達我們想要自由的感覺。我們當時是在體制內的反抗,
因為我知道我也不可能推翻這個制度。
但是你越逼我,我就越要創作給你看。這是我抵抗他們囚禁的一種方式。

不過另一種囚禁就是被自己慣性的囚禁,也會有逃避的時候。



Q5方便舉個例子嗎?

譬如說我是很個人主義的人,不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經常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也不太尊重別人的規定,
常常會打破人家的規則。可能我心裡本質上對規則有點偏見……
但這對團隊合作沒有幫助。我適合做單人表演,
但在團隊中就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譬如我現在做莫比斯的總監,我的節奏和他人很不一樣,
所以要學習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想事情。



Q6現在的你有守著什麼嗎?

我現在守著的就是佛教說的自我完善的功課,
一直以來都是。不過我很幸運,
傳統的智慧讓我相信有自我完善的可能,不會放棄。
當你看到身邊真的有人做得到,
知道那個目標不是假的,只是自己還沒做到而已,
因此也能看到自己和那個目標的落差。



Q7這次的製作同時觸及了詩、社運等可以說對劇場來說很棘手的主題,
這樣的選擇背後有怎麼樣的思考嗎?


我是從本質上來看待這些事情,尋找這些題旨內在的聯繫,
將它們串在一起,否則單是一個主題就搞死人了。
所以之前提到追求自由的這個命題,
藝術創作對我而言也是一種自由的表現。
我的創作沒有太多的預設,比較是讓創作元素進來,在過程中慢慢長出來。
我相信有些東西只要你留給它足夠的空間,
它就會自己長出來,當然前提是我自己要有一個清楚的核心(笑)……



Q8你的作品時常集合舞者、歌手、演員等不同領域的表演者,這個選擇的背後有什麼追求嗎?

這可能是受優劇場的影響吧。我很自然就會考慮到身體,
也不擔心和舞者的合作。聽覺方面的當然也是,很自然覺得這些東西是一體的。


(待續)